顺盈娱乐
身为一位母亲,我经历了孩子初中时期的逆袭成功以及高中时遇到的瓶颈和挫败。这些经历促使我不断反思和优化自己的心态、思维方式及行为模式。
在帮助孩子的过程中,我们必须仔细考虑:如何帮?该在哪些方面提供帮助?哪些是应该介入的,哪些又应该放手?
不恰当的帮助方式不仅无法起到积极作用,反而会成为孩子前进道路上的阻碍。
以高一上学期为例,首次月考成绩惨淡,数学和物理仅仅及格,这对孩子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,摧毁了所有的优越感和自信心。
这不仅让孩子陷入了自我怀疑,连我自己也失去了信心,随后便将所有责任归咎于孩子没有认真听课。
尽管口头上说成绩只代表过去,但内心的复杂情绪仍然让人煎熬。
一时间,曾经的骄傲与优越感支离破碎。难以接受这种巨大的落差,感到难受和煎熬。
当时只觉得这样的成绩让自己颜面尽失,怎么会考得这么糟糕?完全忽视了孩子内心的感受,从而导致了孩子的内耗和自我否定。
之前只有通过成绩才能获得自信的孩子,当成绩变得不尽如人意时,陷入自我否定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吸取了高一时的教训后,面对高二的第一次月考,我变得更加佛系和平和,没有过高的期望,但仍满怀希望。
好的成绩意味着孩子这段时间努力了,用功了;不好的成绩则说明还有知识漏洞需要弥补,没必要为成绩或未来过分焦虑。
高一时期,我和孩子都经历了不少挫折,从我的完全放任到过度信任孩子,忽略了他们的心理需求,这是我至今深感内疚和遗憾的事情。
如果父母能提前洞察孩子的内心世界,化解他们的焦虑和自责,那么孩子的学校生活和学习过程将会更加轻松愉快,而不是背负着沉重的压力艰难前行。
给所有父母的三个建议如下:
第一个建议:淡化对成绩的关注,重视学习过程,客观看待排名。
很多家长对孩子寄予厚望,我也不例外。我曾是一个热衷于“鸡娃”的妈妈,成功地将原本成绩平平的孩子培养成了学霸。
因此,我会下意识地对自己充满信心,认为自己凭借多年的学习和成长经验,以及心理学知识,在教育方面已经相当成熟且拥有自己的一套体系。
但我忽略了“灯下黑”,即过于自信和过度放心可能导致盲目执着,认为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强,成绩本应优异。
一旦陷入这种想法,焦虑便会随之而来,不自觉地强调成绩和排名,而忽略了学习过程和孩子的心理情绪。
成绩只是阶段性反馈,排名帮助孩子和家长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位置,从而调整下一步的学习计划和方法。
这才是考试的真正意义所在,也是重视成绩和排名的理性选择。
第二个建议:共情孩子的感受,关注他们的脆弱和无助之处,及时响应他们的需求。
我的孩子在初三下学期遭遇挫折,并在高一上学期再次面临困境,直到高一下学期我才醒悟过来,努力帮助孩子摆脱了内耗的状态。
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并非孩子学习能力不足或心理承受力差,而是我在引导方向和关注点上出现了偏差。
初三时,我眼中只有成绩和冲刺目标,采取了高压管控和高强度督促的方式几个月之久,却从未真正理解过孩子的感受,只是一味地灌输无用的道理和空洞的鸡汤。
高一上学期,我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,完全放手不管,只是偶尔提醒孩子要实现进入年级前50的承诺——这是他的责任,我不干预,只看结果。
这种做法显然是错误的,因为它忽视了孩子的情绪,没有帮助孩子解决难题,反而将所有问题都推给了孩子,同时还附带了高要求。
很自然地,孩子开始内耗,陷入自我怀疑中,不想学习但又不甘心沉沦下去,结果陷入了纠结之中,最终导致了厌学情绪的产生。
因此,对于高中生的父母来说,最好的减压方式就是理解并看见孩子的真实状态。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挺身而出,如果自己无法解决就寻求专业帮助,千万不要让孩子独自承受。
第三个建议:激发孩子的自我驱动力,提升心理韧性,助力孩子向上攀登。
为什么有的孩子不愿意学习?为什么他们宁愿放弃?
作为父母,我们需要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:在引导上我犯了什么错?在沟通上我用了错误的方法吗?在帮助孩子时我是否用力过猛?
一个失去动力、陷入自我怀疑的孩子是无法积极进取和努力学习的。
向上攀登的关键之一就是不要翻旧账,学会放下情绪。接纳并允许孩子暂时的不振和不愿学习的状态,将重点放在重建亲子关系上,让孩子敞开心扉,帮助他们疏通心理障碍。
当孩子的困扰得到解决,负面情绪被化解,焦虑逐渐减轻,并且他们开始将注意力从单纯的成绩转移到学习过程中时,他们的心力就会恢复。
没有不想变好的孩子,只有采取错误方法养育孩子的家长。父母越是放松、从容不迫、平和坦然,孩子的学习之路就越能顺利前行。